汉籍与汉学(漢籍與漢學)(集刊)(不收版面费审稿费)

汉籍与汉学(漢籍與漢學)(集刊)(不收版面费审稿费)C集刊(23-24)AMI入库

  • 知网
  • 维普目次
基本信息
  • 主管单位:

  • 主办单位:

    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

  • 国际刊号:

  • 国内刊号:

  • 创刊时间:

  • 期刊类别:

    语言文字

  • 出版社:

  • 主编:

  • 发行周期:

    半年刊

出版信息
  • 审稿周期:

    个月

  • 被引次数:

  • 邮发代号:

  • 全年定价:

  • 他引率:

  • 邮编:

  • 影响因子:0
  • 期刊分类:
  • 发文量:
  • h指数:
  • 立即指数:
  • 引用半衰期:
期刊详情 投稿咨询 关注公众号

汉籍与汉学(漢籍與漢學)(集刊)(不收版面费审稿费)杂志论文投稿要求、论文格式是什么?

来源:学术咨询网整理---更新时间:2025-04-20

汉籍与汉学(漢籍與漢學)(集刊)(不收版面费审稿费)杂志栏目及论文类型发文方向

/有基金 1.5%,/副高/无基金 3.0%

汉籍与汉学(漢籍與漢學)(集刊)(不收版面费审稿费)杂志投稿要求论文格式

1、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。

2、投稿方式:邮箱投稿。

3、出刊日期:半年刊,一年出版2辑。

4、不收版面费审稿费,欢迎投稿。

2022年7月13日星期三

《汉籍与汉学》征稿启事

【2021年02期信息】

《汉籍与汉学》是由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主办、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,旨在建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、推动海内外中国古典学研究与交流的学术平台。

本刊物现暂定为一年两期。主要分为“域外汉学研究”“文史研究” “古籍整理” “珍本书志”“名家访谈”等版块。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典学术与古代典籍的研究,范围广泛。现特向海内外从事中国古典学研究、中国古代典籍整理研究的学者征稿。文稿一经采用,稿费从优。

一、征稿范围

关于中国古典学术的学术论文以及汉籍与汉学的研究论文。

二、来稿要求

1.来稿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文,一般以不超过1.5万字为宜,特约文稿不在此例。要求学术观点新颖,客观审慎,论据充足,论证严密,文字通达。

2.本刊使用规范简体字,标题采用宋体四号字,正文采用宋体五号字,一倍行距,A4纸打印。按照标题、作者姓名、内容摘要(200字左右)、关键词(3-5个)、正文的顺序排列。

3.本刊采用匿名审稿制,来稿请寄打印本,并于文末附作者简介(姓名、出生年月、工作单位、职称职务、研究方向)、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。亦可将稿件的电子文本投递至本刊电子信箱。来稿请径寄编辑部,勿投寄个人。

三、注释要求

一律采用页下注的形式,注释码用阿拉伯数字①②③④……表示,每页重新编号,要求引文准确,并按照“作者、译者、校注者:书名,版本,页码”的顺序注明出处(如:吕大圭:《春秋或问》卷五《滕子来朝》,商务印书馆,2017年,第47页)。详参本期内文章的注释格式。

四、其他

1.来稿文责自负。

2.编辑部有权对拟采用的稿件做适当修改,如不同意,请在来稿首页予以注明。

3.编辑部有权将刊发文稿在“全球汉籍合璧工程”相关网站、数据库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,如不同意,请在来稿中予以注明。

4.本刊已许可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、汇编、发行、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。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。如不同意,请在来稿中予以注明。

5.来稿中若无特别说明,即被视为同意编辑部上述声明。

6.自投稿日起3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者,可自行处理。来稿不退,敬请谅解。

五、联系方式

通信地址: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国际汉学研究中心

邮政编码:250100 收件人:《汉籍与汉学》编辑部

电话:(86)-0531-88363848

电子信箱:hanjiyuhanxue@163.com

《汉籍与汉学》稿约

【主办单位官网信息】

发布时间:2021-05-31

《汉籍与汉学》稿约

一、征稿范围

为把《汉籍与汉学》办好,谨向海内外从事汉籍研究、汉学研究和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学者征稿。文稿一经采用,稿费从优。

二、来稿要求

1.来稿须是未经发表的学术论文,一般以1.5万字左右为宜。要求学术观点新颖、原创性强、论据充足、引证规范。

2.使用规范简体字,标题采用宋体四号字,正文采用宋体五号字,一倍行距。按照标题、作者姓名、内容摘要(200字左右)、关键词(3—5个)、正文的顺序排列。

3.来稿请将稿件的电子文本投递至本刊电子信箱hanjiyuhanxue@163.com。纸质稿件可寄《汉籍与汉学》编辑部,勿寄个人。

三、注释要求

一律采用页下注的形式,注释码用阿拉伯数字①②③④……表示,每页重新编号,要求引文准确,并按照“作者、译者、校注者:书名,版本,页码”的顺序注明出处(如,吕大圭:《春秋或问》卷五《滕子来朝》,商务印书馆,2017年,第47页)。详参本刊内文章的注释格式。

四、其他

1.来稿文责自负。

2.编辑部有权对拟采用的稿件做适当修改,如不同意,请在来稿首页予以注明。

3.编辑部有权将刊发文章在“全球汉籍合璧工程”相关网站、数据库、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开,如不同意,请在来稿中予以注明。

4.本刊已许可《中国学术期刊(光盘版)》电子杂志社在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、汇编、发行、通过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。作者著作权使用费和稿酬一次性给付。如不同意,请在来稿中予以注明。

5.来稿中若无特别说明,即被视为同意编辑部上述声明。

6.自投稿日起3个月内未接到用稿通知者,可自行处理。来稿不退,敬请谅解。

五、联系方式

通信地址: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国际汉学研究中心

邮政编码:250100     收件人:《汉籍与汉学》编辑部

电话:(86)-0531-88363848

电子信箱:hanjiyuhanxue@163.com

相关期刊